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康复训练效果如何关键在家长。应该确定一位家长(最好是母亲)长期稳定的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
所谓良好家庭康复训练环境包含家具设施,生活用品等构成的家庭生活基本条件,家长文化、教养态度和生活方式构成的身心环境。
家庭应该是干净、整洁、安全的;应该少污染,大人少抽烟或不吸烟,注意房屋空气流通及阳光照射,每天要开窗通空气。家庭的成员都应该关心、爱护孩子,让他感受到亲人的爱。如果处在家人争吵、打架,相互埋怨或互不理睬的家庭环境,只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愉快的气氛,给智残儿童造成心理创伤,易使他们变得冲动、易怒、粗暴、多疑或沉默,拒绝与他人交往。
家长除了注意要细心呵护智障儿童以外,还应当注意,过度保护方法,会使儿童养成依赖家长的惰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也就会处处碰壁。儿童本身对环境适应就差,家长这种看似“保护”的做法对智残儿童,只能助长了他对别人的依赖。
二、参与个别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康复活动安排
(一)参与制定个别训练计划
家长应与康复机构人员配合,帮助训练员熟悉自己孩子的情况,为康复目标的测评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长应该掌握有关6个康复领域的测评和个案综合分析的步骤方法(参见本节的相关章节),应该熟悉康复训练目标,并将康复目标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准确地掌握测评等级,以便在测评和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供儿童的有关情况。
(二)安排家庭康复训练活动
1、学会拟订康复训练计划
2、安排家庭个别训练
3、安排情景训练
三、掌握康复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1、按计划进行训练
家长应将对智残儿童的康复训练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常规工作,天天去做。
2、持之以恒地训练
智残儿童的家庭教育训练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长期坚持,才会有效。坚持训练是家庭康复成功的保证。
3、不断重复的训练
对智残儿童的训练需不断重复,训练员、家长要不怕重复,有的训练可能需成百次地努力,也可以通过变化活动或方法来反复训练。
4、执行一贯要求
对智残儿童训练要求一提出就必须坚持执行。如吃饭、擦桌子要求,不能因为今天家中有客人,或是饭后要上街,而以此为借口,给孩子“代劳”,以至不能坚持下来。
5、小步子训练
在康复训练中,家长要注意把某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步骤,而且一定要细,其目的是尽量减轻智残儿童所学习内容的难度,使他们处在一种坚持一下便可以学会的状态之中
6、适当协助
训练中,家长应为智残儿童提供适当协助,家长把握协助的程序非常重要,协助过度,儿童会厌烦或依赖;协助不够或协助不当,儿童学不到东西。
7、给儿童以成功的机会、表现的机会
8、多给表扬、鼓励、维护智残儿童的自尊心
四、做好康复训练测评
(一)训练中的测评
每次训练完成后应有对训练目标的测评,应作好测评记录。家长可以根据测评的结果分析训练的情况,调整训练的重点,以便得到更好的康复结果。
(二)阶段测评
一个阶段训练完成后,家长应与训练员一起对智残儿童的训练效果进行测评。按康复目标一项一项地分析,哪些目标已达成,哪些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在测评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看出经过一阶段的康复训练,儿童有了哪些进步,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调整,制定出适合儿童情况的新的阶段计划。
五、家长应不断学习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方法,交流康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