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以学校培训为主导、以教师自我提升为推动、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技能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着重点的校本培训模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优秀特教师资队伍。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的通知》(鲁教师函[2015]12号)、市教育局关于学分管理与登记等相关政策精神以及《昌乐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登记办法(试行)》(乐教办字﹝2016﹞2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1、坚持教改方向,以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
2、坚持理念更新,以特教课改新理念为学习基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特教新理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3、坚持能力提升,以教学技能提高为培训重点,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切实提高教师驾驭现代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4、坚持普及提高,以全员培训骨干提升为方向,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切实突出骨干重点培养,实现全面提升与名师提优相结合。
通过开展多元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建立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保证校本培训与管理规范运行。
三、培训内容
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与教书育人能力这一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落实多元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师德培训
以理论学习与师德活动为载体,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班主任培训
针对特殊教育班级学生特点,通过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及全面育人的能力。
(三)教学教研培训
通过培训,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1.课堂研讨培训。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举办公开课、观摩课等研讨交流活动;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开展课堂风采展示活动,组织观看名师课堂;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研课等活动。通过实施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实现相互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新课标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掌握课程实施的理念、内容及方法策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3.现代教育理论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以先进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阅读提升培训。营造“书香校园”,落实“教师阅读工程”,鼓励和指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奠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扎实根基。
5.教学基本功培训。实施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手语五项教学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水平。
(五)教育科研培训
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方法、校本科研课题开发与研究等方面的培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以科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六)信息技术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理论与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及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
四、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的程序和方法
(一)B类学分认定标准
依据昌乐县教育局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学校负责教师B类学分的认定。教师5年周期内累计不超过120学分,每年度不低于16学分。
对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的,须由教师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县教育局职成教科备案,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补修。
(二)学分登记程序
依据昌乐县教育局关于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校本培训学分登记由学校的信息登记管理员通过“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登记。
凡列入《学校校本培训计划》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按照“责任处室申请——处室提供培训材料——学校管理审核小组审核——学校管理员登记学分——教育局审核认定”的程序进行。
凡未列入《学校校本培训计划》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按照“教师个人申请——处室提供培训材料——学校管理审核小组审核——学校管理员登记学分——教育局审核认定”的程序进行。
责任处室申请:各处室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结束后15日内,由本处室填写《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处室申请表》,并向学校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审核小组提出学分登记申请。
教师个人申请:凡个别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结束后15日内,教师个人填写《继续教育学分认定个人申请表》,并向学校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审核小组提出学分登记申请。
处室提供培训材料:组织实施校本培训的相关处室向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审核小组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相关材料,包含培训方案(通知)、参训人员名单、培训考勤原始记录、教师参加培训材料(笔记、体会、作业等)及参训成绩等。
学校管理审核小组审核:学校成立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审核小组,对教师提供的申请材料及各处室提供的培训证明材料进行查验,按照学校规定的校本培训学分计算办法计算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报学校校长审核签字。
管理员登记学分:学校管理员审核原件并核对复印件无误后,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登记。每学期结束前半个月内完成本学期的学分登记工作。
教育局审核认定:学校管理员完成学分登记后,由县教育局负责审核、认定。
五、继续教育学分的审验材料与使用
(一)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材料
1.培训方案。
2.参训人员名单。
3.培训考勤原始记录。
4.培训的作业或过程记录及参训成绩。
(二)继续教育学分使用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规定学分是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优树先的必备条件之一。学年内参加继续教育累计学分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当年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不得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暂缓教师资格注册、不能参评优秀教师等各级各类先进评比;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与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小组:
组
长:刘武智
副组长:吴才功
成
员:胡永海 贺德全 冯现田 逄赧赧 贾文静 张华 黄春梅 王俊霞 王雅丽
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指导、协调、督查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每学年初,领导小组开展全校调研,分析、研究培训工作现状与需求,制定年度校本培训规划。做好各处室及教师培训材料审核,及时、准确登记教师继续教育学分。
处室职责:各处室根据工作分工,制定本处室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应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并做好全部过程培训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按照学校要求及时提交教师培训信息与数据,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各项继续教育工作。
教师职责:按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按照培训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做好培训笔记,及时交流培训心得。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教师,返校后做好二次培训。认真参加各项校本培训活动,自觉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制定《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校本培训学分认定标准》,对培训实施、考核评价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促进校本培训工作规范、高效实施,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三)严格考核评价
采取多向细化评价策略,一是将教师的培训笔记、体会等材料纳入常规检查,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根据教师参与培训及完成任务情况,为教师做出合理、准确的学分认定,记入教师档案。三是在集中性培训时参训教师必须达到规定出勤要求,否则,根据实际参训出勤记录培训学时。四是教师培训测评必须达标,若不达标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休,再次测评达标后方可记入学分。
(四)健全特色档案
依据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与校本培训工作实际,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档案,主要包括三类:处室培训档案、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培训主讲人档案。各处室负责将本处室组织实施的每次培训过程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将参训人员参训时数、参训结果以及主讲人材料等上报教导处。教导处依据教师的参训情况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及培训主讲人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与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五)落实培训经费
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创造一切条件,加大校本培训经费投入。力求各种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图书资源丰富多样,保障培训工作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全面提高培训效果。